心力衰竭患者更老更病了,为何寿命却变长了?
然而,一项针对2597名住院心衰患者,长达五年(2014年至2019年)的追踪研究,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悖论”:在短短几年间,我们的心衰患者变得更老**、合并的疾病更多、病情更加复杂,但他们的五年生存率却整体提高了近12%!
然而,一项针对2597名住院心衰患者,长达五年(2014年至2019年)的追踪研究,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悖论”:在短短几年间,我们的心衰患者变得更老**、合并的疾病更多、病情更加复杂,但他们的五年生存率却整体提高了近12%!
这项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16个中心入选了120例有症状的HFrE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40%),均接受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并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行心房分流术。
尽管近年来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残余风险仍然存在,特别是在血压水平较低、对传统药物耐受性较差的亚洲人群中,治疗方案的优化面临特殊挑战。此前在2025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年会暨世界急性心力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尽管当前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核心的药物治疗大幅改善了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预后,但其残余风险依然居高不下。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的VICTORY研究,作为一项纳入11155例HFrEF患者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占新发心衰病例的近50%,患者预后差、住院率高、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即使接受了标准治疗,依然面临较高的死亡和再住院风险[1-4]。尽管这些药物在改善症状、减轻负担和延缓病程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死亡率和住院率依旧居高不下,反映了现有治疗的局限性。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患
尽管接受指南指导的优化药物治疗(GDMT),心衰患者仍面临显著的心血管死亡和再住院风险。表面症状的稳定,掩盖了持续的心肌损伤、内皮功能障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这些进程仍在暗中驱动疾病恶化,凸显了突破当前治疗瓶颈、更早强化稳定性心衰干预,以延缓或阻断其向失代偿和终